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5日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刑事审判工作调研座谈会时表示,受诉法院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,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、国法、人情之中综合考量。
他说,司法引发的一些舆情,成因十分复杂,司法机关必须反躬自省:有的是裁判释法说理不够透彻清晰,让人产生误解;有的是案件审判过程不够公开透明,导致外界质疑;有的是触及道德伦理,引发道德评判等。
在新媒体环境下,各级法院要更加积极主动听取社会公众意见,认真回应人民群众关切,努力形成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,让群众从内心认可并支持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裁判。
他说,各级法院要坚持依法独立审判原则,坚守公平正义底线,提高司法审判能力,提升审判质效,讲求审判效果,让重大、热点案件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。
借助重大、热点案件宣传法治观念,普及法律知识,上好法治公开课,让人民群众树立证据裁判、人权保障、程序公正等法治观念、法治意识、法治规则,共同推进法治进程。
他表示,刑事审判工作贯彻法治原则,坚持严格司法,依法裁判,是不能动摇的原则。同时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,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、国法、人情之中综合考量。
法律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分配,一个案件的审判,首先要最大限度追求法律正义;同时,要兼顾社会普遍正义。讲人情,不是要照顾某个人的私人感情,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诉求,司法审判不能违背人之常情。
同时要认识到,任何刑事案件都并非孤立的事件,而是社会生活发生激烈冲突的结果。受诉法院不仅要关注案件本身的事实,还要注意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,深入了解和把握与案件有关的社会背景、前因后果、传统文化、民情风俗等边际事实。(记者 孟亚旭)